学校要闻 >> 正文
黄淮学院举办“欢度国庆,喜迎中秋,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团日活动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日期:2020-10-02 18:25:22    打印本文


    金秋十月迎国庆,丹桂飘香话中秋。在2020年10月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国庆与中秋双节叠至,华夏大地,喜气盈寰、欢腾一片。
    10月1日晚,按照学校安排,我校各学院举办了“欢度国庆,喜迎中秋,我与祖国共成长”主题团日活动。党委书记李国胜,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曹忠义,党委委员、副校长张新艳、王东云、耿红琴、兰军瑞、张艺迪分别深入联系学院,与师生一起庆祝伟大祖国71周年华诞,共迎中秋佳节。
    在主题团日活动现场,各学院团支部结合专业特色,通过书法、绘画、朗诵、歌唱、知识竞答、板报展示、座谈交流、播放爱国电影等方式,欢庆中秋佳节,礼赞新中国71周年华诞。师生们围坐一起吃月饼、话团圆、叙未来。歌声、掌声、欢笑声……定格成为一幅幅“喜迎国庆乐、共话中秋情”的温馨画面。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国胜与师生一起观看文艺演出,品读中秋文化,歌唱伟大祖国,共议青年成长……大家一起在其乐融融中品悟亲情与友情,在沉静与思考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让放假不能回家的同学们倍感温暖和感动。
    活动中,李国胜诵读《中秋抒怀》《中秋》两首诗词,表达了对全校师生的节日祝福和美好祝愿,并以“家国一念 天地同心”为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双节感悟。
    李国胜从中秋的起源谈起,带领师生一起领略了这一中华文化符号中蕴含的精神、价值。李国胜指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被赋予阖家团圆、喜庆丰收的内涵,更将个人情怀与家国意识融为一体,寄托着中国人对于家庭的依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承载着中华儿女对国家和民族精神认同和情感认同。
    李国胜指出,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集中体现,也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因。特别是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华儿女风雨同行,守望相助,将个体价值、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国相依、命运相关的共同体意识,更加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液之中。
    情怀如梦,家国在心。李国胜表示,2020年的中秋与国庆因缘际遇,蕴含在中秋节背后的家国情怀更加凸显,让我们对“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认同感越发笃定、更加厚重。
    李国胜从六个方面向同学们解读了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第一是对故乡、故土的眷恋。故乡、故土是家国情怀的伊始,家国情怀根植于对故乡、故土的精神皈依和情感眷恋,这种对故乡、故土难离的情结,内心深处种下的浓浓“乡愁”,潜移默化,氤氲、滋养出深厚的家国情怀。第二是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个人对自己国家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也是家国情怀永不褪色的底色。第三是对民族和祖国历史的认同。历史是家国情怀教育的最好素材,在千年的历史回望中,认识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国悠久历史的认同感,是涵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第四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弘扬。面对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冲击,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养成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砥砺家国情怀应有的态度和情怀。第五是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梦想。家国情怀是“中国梦”的脐血,要心系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找到家国情怀扎根落地最坚实的依靠。第六是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责任与担当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我们要恪尽兴国之责、勇于担当,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担当起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李国胜希望广大青年学生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自觉传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弘扬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在薪火相传中不断坚定“四个自信”,筑牢思想根基,厚植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勇做新时代的新青年、追梦人、奋斗者,与人民共命运,与祖国共成长,让美好的青春在伟大祖国大地上绽放最灿烂的光彩。

(撰稿:张楠楠  视频制作:吴加宁 熊洋 责任审核:吴健民)
















核发:admin 收藏本页